隨著高考改革在全國的普遍展開,語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此外隨著社會職業分工的進步,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掌握了文案撰寫的能力會讓孩子在職場中更加順利,因此在小學階段,就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那么在小學的高年級,教師如何進行字詞教學呢?
首先教學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開展,否則就會沒有方向,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我國小學生的要求,小學生在完成小學課程后,需要學習完成的字詞數量是兩千五百個,認識的常用漢字為一千六到一千八左右,有八百到一千個字詞可以寫,聽說讀寫有著不同的層次。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逐漸滲透課標要求。
第二點是要培養小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對于語言學習,如果沒有興趣,會非常枯燥無趣。那么,如何培養對字詞學習的興趣呢?最好是從生活中學習字詞。小學生生活中會有很多地方接觸到陌生的字詞,一部好看的電影、一本好看的課外書、一個刺激的網絡游戲,可能之前就會有生字詞的接觸,只是沒有去查找去學習。教師應該鼓勵大家從生活中發現生字詞并去學習和應用,分享給自己的同學,這樣從生活中學習語言,則會事半功倍。
第三點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習慣的養成。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是學習語文的好幫手,然而經過調查,有不少學生在升入初中后依然難以掌握工具書的正確用法,以及沒有遇到生詞借助工具書查找的習慣。教師應該運用教學時間系統地講述字典等的使用,拼音法查字、部首法查字以及生僻字的單獨查找,都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要布置用字典查字的練習,在實踐中鞏固知識。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常犯的錯誤是過分重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往往都沒有理解一個詞語的意義,便要造句或者選詞填空。然而小學處于學習的基礎階段,就像一幢正在建設的高樓大廈,如果基礎沒有打扎實,大樓就會很危險,也達不到期望的高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放松基礎字詞的認知、理解能力的培養。可以進行適量的訓練,例如進行基礎的抄詞、解釋生僻的字詞等。
第四個方面是課堂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技巧。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而教師則更應該扮演好指導和督促的角色,解答疑難,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和輸出,因此,如何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呢?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傳統課堂往往只重視課中而忽視課前和課后,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布置好預習任務,督促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理解,比如通過字典等工具書學會一些重點的生字詞,并找出自己的問題,在課中老師著重講解大家遇到的疑難問題,培養小學生互相幫助的學習習慣。在小組模式和探究模式盛行的今天,需要從小學生階段進行培養。在課后,教師布置適量的作業并且采取監督、鼓勵的方式讓大家完成。結合小學生特點,多評比,多表揚,在班級里樹立一個或幾個榜樣,能夠讓大家你追我趕,更有斗志。
總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小學高年級的字詞學習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的長期積累才能看到效果。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正確的策略,才會事半功倍,為將來的初中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實驗學校)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