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16日從教育部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育部近日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根據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不同特點,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范,劃定基本底線。
針對高校教師,準則提到,要堅守學術良知,反對學術不端;不得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或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針對中小學教師,準則要求不得組織、參與有償補課,或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針對幼兒園教師,準則明確,不得采用學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學內容,不得組織有礙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
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以有力措施堅決查處師德違規行為,對于有嚴重侵害學生行為的,一經查實,要撤銷其所獲榮譽、稱號,依法依規撤銷教師資格、解除教師職務、清除出教師隊伍,同時還要錄入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任何學校不得再聘任其從事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工作。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配合準則出臺,教育部還制定了《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和《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并對2014年印發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建立起違規懲處和責任追究機制。
■解讀
明確職業規范 深化師德師風建設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有1600多萬名專任教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敬重學問、關愛學生、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但是也有極個別人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識淡薄,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現嚴重違反師德行為,損害教師隊伍形象,影響學生健康成長。準則是根據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不同特點,分別提出十個方面的準則要求,“每一條既提出正面倡導,又劃定師德底線”。
上述負責人介紹,對于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準則中,堅定政治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等是共性要求,此外結合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中的不同表現、存在的問題及在不同階段教師隊伍的差異性,提出不同要求,更貼合實際、更具針對性。
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的準則中強調加強安全防范——保教、教育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得不顧幼兒、學生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針對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準則還要求,不得推銷圖書報刊、教輔材料、社會保險;不得歧視、侮辱、虐待、傷害等等。
而高校教師準則中特別納入遵守學術規范內容——嚴謹治學,力戒浮躁,潛心問道,勇于探索,堅守學術良知,反對學術不端;不得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或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針對高校教師還要求:不得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宜;不得假公濟私,擅自利用學校名義或校名、校徽、專利、場所等資源謀取個人利益等等。
準則特別針對高校和中小學教師提出:要求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不得與學生發生任何不正當關系,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強調,準則中的禁止性規定是底線,是不可觸碰的“紅線”。
教師工作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公布的準則是對“十條紅線”“紅七條”等師德底線的繼承和發展。準則是原則性規定,此前制定的“紅七條”等以及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與準則結合執行。
南方網駐京全媒體記者 王詩堃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