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jmgwo"><ins id="jmgwo"><u id="jmgwo"></u></ins></samp>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2.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3. <tbody id="jmgwo"></tbody>

        <samp id="jmgwo"></samp>
        盱眙教育網

        王燦龍:推進“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加強“大學語文”素質教育

        2019-03-03 21:06:06
        中國社會科學網兩會現場訊(記者 陸航)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正式啟幕。
        王燦龍:推進“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加強“大學語文”素質教育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此時此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匯聚北京,共商國是,共議大計,共話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很多學界代表委員從自己的研究領域和專業出發,拓展視野,延伸觸角,關注和思考有關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話題,忠實地履職盡責,熱忱地建言獻策,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

        “要推進‘大學語文’課程改革,加強‘大學語文’素質教育,改善大學語文課目前的教學狀況。”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燦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說,“大學語文”是1978年在匡亞明、徐中玉和蘇步青等老一輩教育家、科學家的倡導下開設的大學中文公共教育課程,因為一些原因,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一些學校一度被消極對待。199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2007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大學語文”被列為同“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相提并論的課程建設項目。可見,國家對大學語文教育非常重視。

        之所以要求在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是因為除中文、歷史等少數幾個專業的學生外,其他專業的課程設置里不再有關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及文學的課程。從近些年的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漢語寫作水平不高,文理不通、表達不規范的情況較為常見,甚至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存在語言表達錯誤的也絕非個別。無論是從正常的工作需要來說,還是從日常生活應用方面來看,這個問題較大學英語四、六級不通過或計算機基礎考試拿不到證書要嚴重得多,因為幾乎所有的大學畢業生在后來的工作、生活中都要用到中文寫作(至少是口語表達)和閱讀,而且寫作(或表達)的好與差及閱讀能力有時直接關系到工作效率甚至事業成敗等。而英語卻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中都一直需要的;計算機基礎考試成績不太好的,電腦實際操作能力不見得差。

        王燦龍告訴記者,這兩年他比較關注“大學語文”教育,在一定范圍內作了一點調研。從總體上來看,目前“大學語文”課的教學效果不佳,一些學生反映該課程的教學對于提升中文寫作和閱讀水平幫助不大,難以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早在2004年就有學者在全國大學語文年會中提出大學語文的素質教育問題,但是因為一些原因,這個問題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目前在不少學校“大學語文”課幾乎流于形式,成為雞肋,有學者形容“處于‘妾身不分明’的尷尬地位”。作為公共必修課,雖然國家高度重視,但學生或老師在客觀性上有點“漠視”,甚至出現比較極端的情況: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是因為學分和工作量的需要,雙方都顯無奈,似乎還很受委屈。跟有些公共課相比,大學語文課被嚴重邊緣化。比如就課時量來說,其他一些公共課都遠超“大學語文”。

        王燦龍說,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生對“大學語文”課重視不夠,“大學語文”課的教學過于僵化,做不到因校制宜,因材施教,跟不上社會的經濟、教育、文化等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面對存在和出現的問題茫然無措,等等。因此,大學語文課目前的教學狀況亟待改變。

        以傳統的觀念來看,語文大體上分語言和文學兩個方面,分別代表了語文的應用屬性和人文屬性。人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相互促進。從應用屬性來說,語文課應該提升學生寫作和閱讀的能力;從人文屬性來說,語文課除了幫助學生感受母語的美好和精妙之外,還要培養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藝術想象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等等。

        王燦龍認為,雖然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可以通過個人的自學和文化熏陶來提高中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但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此。如果那樣的話,只會造成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中文理解和表達能力停留在高中階段的水平上。要加強大學語文課的教學,提高大學畢業生的中文閱讀寫作水平,大學語文課程必須進行改革。

        針對“大學語文”課目前所面臨的狀況,王燦龍初步提了四點建議:

        一、修訂教學大綱。新大綱要根據當前社會現實和需要對“大學語文”重新定位,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提出的原則性要求宜粗不宜細。允許甚至倡導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在閱讀材料、文本或寫作文體等方面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和決定,鼓勵多元化教學。

        二、調整課程內容。“大學語文”原先的教學內容需適當調整。公共大學語文課不是大學中文專業課的壓縮版,也不是中學語文課的升級版,不能簡單地移植中文專業的部分課程內容。重點應放在閱讀和通用寫作方面,注重中文實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三、設置獨立的教學部門。該教學部門跟其他教學單位一樣,有自己的義務和權利,負責全校的“大學語文”課程,以改變目前由中文系或文學院指派教師授課的情況。當然,中文系或文學院的人才學術資源亦可利用,比如請有關教師兼課或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之類。

        四、建立新的考評機制。對專任教師的考評要有一套新的標準和方法,不能簡單參照中文系或文學院對教師的考評標準和辦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學語文課的教師是通才,因此,避免以專才的標準來衡量。在職稱和評優等方面要進行政策照顧,激勵和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大學語文”教學崗位。

        最后,王燦龍委員還特地補充道:“如果認為改革難以立即啟動或一步到位,則可以選擇有條件的高校先行試點。試點的同時,由有關部門牽頭進行深入調研,為實行全面的大學語文課程改革進一步了解情況,摸清底細,作足準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王燦龍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字的研究工作,他所供職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6月25日,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所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要從事漢語現狀和歷史的基礎研究,包括語音、語法、詞匯、文字等分支領域,涉及通用語言文字、方言和兒童語言等;并進行漢語辭書編纂、語音分析合成與識別、中文信息處理及語料庫建設、語言文字規范、語言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同時,基于漢語及中國境內語言和中外語言比較開展語言學理論研究,介紹并研究國外語言學理論和方法。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