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jmgwo"><ins id="jmgwo"><u id="jmgwo"></u></ins></samp>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2.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3. <tbody id="jmgwo"></tbody>

        <samp id="jmgwo"></samp>
        盱眙教育網

        學前教育新政震動民間資本 普惠性幼兒園高覆蓋目標考驗政府投入

        2018-11-19 03:50:37
        “民辦園申請轉為普惠性幼兒園,一般是將收費降低,標準約為超過公辦園學費30%-50%,但相應的,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后,民辦園得到的政府資助卻很少。”


        紅黃藍教育股價50%的暴跌,體現了社會資本對學前教育新政24條的不知所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11月15日播發,《意見》第24條提出遏制民辦幼兒園過度逐利行為,要求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民間資本對學前教育的投資肯定會減少,因為我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很多是投資辦學,而非捐資辦學,也就是說,他們就是為了營利的。”11月16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是說。

        在遏制過度逐利行為的同時,也要拓寬途徑擴大資源供給。“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對普惠性幼兒園進行補助、扶持,而地方政府的投入意愿,決定著《意見》能否在各地得到落實。”儲朝暉說。

        《意見》延續了以往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

        上市禁令為什么給了幼兒園

        隨著修訂后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施行,正有越來越多的民辦學校進入資本市場。截至2018年8月,來自內地的民辦教育企業,在香港上市的已有12家,正在上市處理中的有10家,其中多數為民辦高中和大學。

        “《意見》會不會是一個信號,即其他領域的民辦學校也會面臨如此嚴格的上市管制呢?目前無法預測。”11月16日,浙江大學民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說。

        不過,幼兒園在民辦學校中有特殊的分量。“民辦幼兒園差不多占到我國民辦學校總數的90%,《意見》要求民辦園不準上市主要出于防范風險考慮,可以確保辦園資金的穩定性。”儲朝暉說。

        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2017年7月23日曾撰文指出,在面對資本時,民辦園辦園者要審慎選擇。她寫道:當資本借助民辦園的力量成長壯大后,就可能在兩年解禁期結束后將源自民辦園的原始股變現退出。最終可能帶來的結果是,資本壯大,民辦園滅亡。

        “這也許是極端現象,但總體上,資本市場的營利性,與學前教育作為準公共服務的理念存在不符之處。”儲朝暉說。

        公辦園迎來發展契機

        《意見》指出,目前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入園難”、“入園貴”依然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之一。

        根據教育部《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全國幼兒園總數254950個,民辦園數160372個,占比62.9%。其中城區總園數78961個,民辦園數60655個,占比76.8%,這個比例高于城鄉接合部、鎮區和鄉村。

        2017年,民辦園在園人數為25723434人,占全國總在園人數的55.9%。《意見》要求,到2020年,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全國原則上達到50%。

        “公辦園的規模一般比較大,在園學生人數也就多,所以盡管公辦園數量比民辦園少很多,但在園人數并不太少。”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實現公辦園在園人數占50%的目標并不太難,只需要全國再增加1萬所左右公辦園即可。”吳華認為。

        但數據“達標”與適齡兒童父母的親身體驗是否相符?根據公開信息,北京市海淀區目前有171所幼兒園,其中公辦園121所,民辦園50所。但公辦園就在家門口卻入園難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這些公辦園中,各類駐區單位辦園就有105所。據報道,一所大學附屬幼兒園就只招收本校內部教職工子女。

        如此情況下,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增加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

        “錢應該更多花在老師身上”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到2020年,北京市學前教育學位缺口為17萬-18萬個,北京市計劃今年新增3萬個學位。

        “我們特別提倡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舉辦幼兒園,特別要鼓勵舉辦老百姓能得到實惠的普惠性幼兒園。”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今年年初表示。

        在公辦園在園人數達到50%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到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的目標,意味著需要將目前大多數的民辦園變為普惠性民辦園。

        “問題在于,地方政府沒有權力強制民辦園轉為普惠性幼兒園”,吳華說,另外,政府對普惠性幼兒園的資助力度產生的吸引力也有限。

        儲朝暉介紹,不管是新建公辦園,還是支持普惠性幼兒園,均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數據顯示,2016年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也僅占教育財政性經費總投入的4.2%。儲朝暉建議這一比例提高至9%左右,但目前只有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達到了這個標準,“大多數地區還比較難”。他說。

        “民辦園申請轉為普惠性幼兒園,一般是將收費降低,標準約為超過公辦園學費30%-50%,但相應的,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后,民辦園得到的政府資助卻很少。”吳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以至于一些民辦園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后質量不升反降。

        對此,《意見》提出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包括國家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和支持水平,中央財政繼續安排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研究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等支持學前教育發展的政策等。

        政府對普惠性幼兒園補多少、補在哪些地方,各地目前尚未明確。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李敏誼向記者介紹,在學前教育比較發達的挪威,幼兒園公、民辦的比例各占50%。但即使是民辦幼兒園,在幼兒園辦學成本分擔中,中央政府約承擔50%,市政府承擔約30%,剩下的20%由學費承擔。

        而在政府承擔的經費中,約80%用于生均經費和教師工資,20%用于幼兒園運營。李敏誼認為,這給我國財政扶持普惠性幼兒園提供了啟示,“錢應該更多花在老師身上,而非硬件建設”。

        《意見》提出,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