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jmgwo"><ins id="jmgwo"><u id="jmgwo"></u></ins></samp>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2.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3. <tbody id="jmgwo"></tbody>

        <samp id="jmgwo"></samp>
        盱眙教育網

        教育投入如何多向教師傾斜:漲工資、增編制

        2019-03-15 02:40:32
        本報記者 王佳昕 實 習 生 曾繼儒 趙佳慧 北京報道

        在世人眼中,教師是崇高、充滿奉獻精神的職業,站在講臺上教書育人,也是不少人所向往的。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教師成了最心酸的職業之一,工資低、沒地位、壓力大、待遇差……這些標簽貼在了教師頭上。

        據《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的數據,教師月工資3000-5000元占比最高,超一半受訪者不滿意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并表示如果重新選擇不愿意當老師。六成受訪者不認為教師這一職業社會地位高,受尊重。

        盡管國家要求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發現,仍有不少地區尚未落實;沒有編制的教師大有人在,尤其是學前教育;在廣袤的鄉村,教師流失問題嚴重。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主黨派、代表委員們也紛紛為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待遇提升發聲。

        一些基層教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希望國家更重視基礎教育和教師行業,提高教師的社會認可度、薪酬、地位,讓從業者更有自豪感。

        拉平教師與公務員收入

        從業30余年的趙雅(化名)是河南省一所小學的資深教師。雖然是小學老師,但身處全國教育大省,趙雅的工作節奏相當快。

        3月12日,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自己工作量大、瑣碎事情多。學生們每天都要早讀,因此自己往往七點鐘就出門上班。一天的時間忙于教學、備課、批改作業、接待家長、處理學生問題、準備公開課,以及各種活動。“到了下班時間,人下班了,但思想卻沒有停下來,還是要想著明天怎么講課等各種事務。”

        2018年,《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臺,明確要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趙雅表示,教師和公務員待遇持平,對于城市中的在編教師來說還能夠落實到位,但在有的縣、鄉,現在還沒有完全兌現。

        目前,教師群體每月有教齡津貼,但標準極低,三十多年未作調整,基本起不到補貼作用。1985年頒布的《關于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規定教齡津貼的標準是:教齡滿5年不滿10年的,每月3元;滿10年不滿15年的,每月5元;滿15年不滿20年的,每月7元;滿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這個標準一直沿用至今。

        33年前,教師的工資約為每月幾十元,上述標準起到了調動教師積極性的作用。但時過境遷,教齡津貼早已無法滿足需求。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崔建梅建議,教齡津貼應隨著其他津貼和補貼的增長而增長。全國人大代表、西華師范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茍興龍也呼吁,提高教師待遇,至少不應低于當地一些公務員待遇。

        趙雅表示,希望國家能在基礎教育上下功夫,提高教師的社會認可度、薪酬,讓他們在從事基礎教育行業時有自豪感。

        用編制穩定教師隊伍

        相較于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師,學前教育教師的待遇更差。

        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要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但是,幼師群體準備好了嗎?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盟中央的提案指出,幼教主力是非在編幼兒教師,待遇偏低導致隊伍穩定性差。由于編制不足、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等原因,導致幼教職業吸引力不足,基層幼兒教師多數是大專或職高類學歷,甚至還存在無證上崗現象。部分學校教師年流失率達10%以上。

        “今年全市漲工資,我們每個月比中小學教師少漲150元。”一名幼兒園教師3月14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3月14日,浙江省政協副秘書長、民盟浙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徐燕峰向記者表示,全國的幼師編制很少,從浙江和部分省市的情況來看,幼師缺編、無編是普遍問題。浙江教育雖走在全國前列,但幼師編制也超不過20%,80%都是臨時用工、編外用工。而有無編制的最大差別,在于教師工資待遇和幼師隊伍穩定性。對于幼師而言,體制內人員收入可能是體制外的三到四倍,甚至五倍。

        “我們曾調研過一個比較極端的情況,編外用工年收入5萬元,有事業編制則是20萬元,相差4倍。此外,我了解到某大學幼師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工資,要比同屆其他專業本科生低20%。這些現狀導致幼師隊伍不穩定,幼兒教育質量無法提升。” 徐燕峰說。

        此外,記者了解到,有些地方的幼師雖有編制,但和小學老師編制混合使用,沒有專門的幼師編制。

        因此,民盟中央建議,鼓勵各地統籌利用幼、小教師編制資源,爭取對學前教育進行單獨列編。鼓勵地方成立幼教集團,對轄區范圍內非在編教師進行統一分配管理,通過政府購買幼教集團服務的形式,盡快完善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并給予非在編教師參照事業單位社保待遇。

        徐燕峰認為,要按照幼兒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去劃定幼教專項編制。有編制者方有恒心,當待遇提升了,流動性自然下降了。當幼師真正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事業,幼兒教育的質量才能得到真正的躍升。

        事實上,編制問題在中小學教師群體中同樣存在。被社會所熟知的代課教師,往往都是沒有編制的。

        2014年11月,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合理均衡配置,取得了積極成效。

        但民盟中央的提案指出,與發達國家、發達地區、我國教育發展需求相比,現行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偏緊,越來越難滿足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應適時予以修訂完善。

        3月14日,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汝成告訴記者,城鎮化進程下的城鎮中小學學生增加,“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教師生育、未來學齡人口的增加,以及小班化教學等新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對編制進行調整,否則會影響教學秩序和質量。我們呼吁“有編沒編都要同工同酬”,但沒編制對穩定教師隊伍有很大影響。

        “建議有關部門根據新形勢對當前的教師隊伍情況進行摸底,并作出調整。同時,在教師中實行機動編制,哪個地方學生多老師少了,要對編制作適當調整,教師可以在一個地區根據編制,帶編流動。”王汝成說。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