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于幼學。”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辦好學前教育,打牢人才基礎,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那么,目前我市的幼兒園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幼兒成長?

日前,市政協第十專題“商量”以“幼有所育點亮未來”為主題,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市民代表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市中區、槐蔭區、平陰縣等多個區縣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調研,了解了我市學前教育發展情況,并進行集中商量。大家圍繞“好入園”“入好園”“家園共育”三個方面展開討論,提出了各自意見和建議,不斷增進共識。A總體布局長遠規劃解決“入園難”。
“現在公辦幼兒園太少,老舊小區有公辦幼兒園,但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幼兒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入園困難。”槐蔭區的幼兒家長臺佳表示,部分民辦幼兒園辦園水平參差不齊且價格較高,難以滿足家長的需求,“有些新建小區甚至沒有公辦幼兒園,建房子時根本沒有考慮這一塊兒。”
據了解,近年來,經過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我市投入了3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575處幼兒園。但隨著“二孩政策”實施,大量外來人員涌入,以及城市的增容提速,導致入園需求極大增長。近日,第十專題“商量”調研組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幼兒園數量不足的問題仍然局部存在。此外,幼兒園存在布局不充分不平衡問題,幼兒入園難依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市政協委員呂凌云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在幼兒園的總體布局和長遠規劃上做文章。她希望,政府要廣聽民意,廣泛征集百姓對幼兒園的布局意見,對幼兒園的規劃和布局提前作出預判,拿出一個十年的發展規劃。
市政協委員王延安也表示,幼兒園的規劃非常重要,規劃除了更合理以外,更要有長遠性。他舉例道,成都關于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的規劃,是從2017年一直規劃到2035年,至少提前規劃了18年,這樣的規劃才更有效、更有前瞻性。
王延安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問題,除了做好規劃外,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發展道路,在保證公辦幼兒園規劃建設的基礎上,還應該調動相關力量,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同時,也要根據不同層次人的需求,引進一些國際化、高端幼兒園,讓濟南更具現代化、國際化。
聽了委員的建議后,市教育局副局長任澤煥表示,前期政府配套出臺了《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濟南市中心城基礎教育設施三年建設規劃》,同時我市也配套出臺了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這些文件均具有較強針對性。
任澤煥進一步介紹,近幾年我市增加了大量公辦幼兒園,目前已有12萬余名幼兒在公辦園就園,約占全部就學孩子的60%。而且下一步我市即將新建的幼兒園、新規劃的幼兒園,大部分仍然是公辦園。
市城鄉建設委中心城基礎教育設施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濤稱,對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工作,市政府已經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機制,明確由市城鄉建設委、市教育局共同牽頭,按照“不欠新賬、力還老賬”的工作要求,協調市政府各相關部門,督促指導各區縣加快幼兒園的建設進度。
關于王延安提到的高端幼兒園,任澤煥稱之為高質量的民辦園,“公辦園、民辦園共同發展,是咱們國家的政策導向。”市教育局一直鼓勵普惠性民辦園發展,同時為了適應百姓不同的選擇需要,也將繼續為舉辦高質量民辦園提供方便。B穩定隊伍提升素質確保“入好園”
解決幼兒入園問題,是家長們最基本的需求,讓每個幼兒上一所好的幼兒園同樣是廣大家長們的期待。那么好的幼兒園應該具備什么樣條件?應該達到怎樣的標準?
長清區實驗幼兒園園長(公辦幼兒園)李廣勇認為,好的幼兒園硬件和軟件都要達到標準。在硬件方面,幼兒園的環境要好,校舍的設置要規范;孩子們的活動空間要充裕,要有符合孩子特點的設施和設備。在軟件方面,要有一個專業、敬業的園長,要有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有了好的教師,才會有好的教育。”
濟南市京師陽光幼兒園總園長(民辦幼兒園)程艷俠也認為,高水平的教師是優質幼兒園的關鍵。她表示,一個好的老師可以造福一個班的孩子,雖然他們不能帶著孩子們去周游世界,但可以把世界帶進班級里來。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張小永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一個好的幼兒園,應該要有一支充滿愛心、能夠讀懂兒童的專業的教師隊伍。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的幼兒園必須關注內涵發展。
“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老師頻繁更換讓孩子不太適應。”孝直鎮中心幼兒園幼兒家長馬文祥向記者表示。一支好的教師隊伍,被大家公認為是辦好幼兒園的關鍵。然而,近日記者跟隨第十專題“商量”調研組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孩子家長反映教師隊伍不穩定問題。
張小永分析道,幼兒園頻繁更換老師的問題,實際是教師隊伍不穩定的表現。孩子接觸不同老師,有可能受到多元化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避免教師的自身不足給孩子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但是過于頻繁更換老師肯定會影響孩子對班級常規的熟悉,也會影響學習內容的銜接。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需要關注教師隊伍的穩定性,提升教師的基本素質。
任澤煥表示,目前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我市面臨著幼兒教師短缺和招聘難的問題。教師待遇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為此,濟南市最近出臺了相關措施,尤其是生均公共經費補貼政策,對公辦園每生每年補助800元,對民辦普惠園每生每年獎補1000元。
此外,為了學習外地先進的辦園理念和先進經驗,近日,市政協委員、專家赴成都和南京進行了學習考察,其中成都多地幼兒園“兩自一包”管理模式讓大家眼前一亮。據介紹,“兩自一包”管理模式是由園方自主管理,教師由園方自己招聘,“一包”指的是經費包干,如此一來園方便有了更大的管理自主權,可以更好地進行改革。此外,委員、專家在成都的幼兒園中發現,眾多女教師當中也不乏男教師身影。
參加調研活動的王延安表示,成都實施“兩自一包”管理模式的幼兒園園長非常自信。因為老師是他招聘的,管理的理念也是他自主的,而且財政問題也是包干的,所以他就可以放開手腳干。
王延安稱,實施“兩自一包”管理模式的幼兒園師資隊伍是穩定的,因為他們的待遇穩定。老師年收入最高的達十多萬元,最少的也有五六萬元。部分男教師也因為工資高、待遇好愿意留在幼兒園任職。
作為一名男園長,李廣勇表示,他的幼兒園里男老師少得可憐,這也是一個普遍問題,同時也是幼兒園和廣大家長朋友們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任澤煥表示,關于男老師的問題,是教育部門一直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最憂慮的事情。關于成都的經驗,市教育局會認真梳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借鑒。下一步,市教育局將配合相關部門積極調研,爭取在招聘政策上有所突破。C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實現“家園共育”
讓幼兒更好地成長,為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除了要“好入園”“入好園”外,還需要為他們營造一個有愛的環境。關于營造有愛的環境,委員、專家們在“商量”中多次提到了“家園共育”。那么,何為“家園共育”?
對此張小永解釋道,“家園共育”實質上是在教育活動中,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產生最重要作用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幼兒園)聯合起來,讓雙方形成合力,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共同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程艷俠表示,目前大多數幼兒園都非常重視“家園共育”工作,形式非常多樣,我們一定要積極樂觀地影響和感召家長,讓他們積極參與。同時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要太難、不要太頻繁。
王延安則建議,在幼兒教育方面要發揮家長的主動性,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中來。此外,要發揮主管部門和社區作用,通過在線家長平臺,對家長進行指導;在社區中舉辦幼兒教育家庭指導中心,舉辦家長學校。
張小永認為,家庭和幼兒園要在培養目標以及方法的選擇上達成共識,才能避免孩子的教育出現5+2=0的現象。她舉例道,孩子在幼兒園的5天里,老師教育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周末兩天回到家,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就自然抵消了幼兒園正向教育的效果。
關于“家園共育”,任澤煥稱,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必須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加大宣傳和引導的力度,讓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到家園共育活動中來;要搭建好平臺,讓家長有更多的選擇或參與機會;要通過各種手段廣泛普及家庭育兒知識,避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進入誤區。
提到“家園共育”,臺佳有個問題頗為迷惑,“我是一名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現在幼小銜接問題一直困擾著我。”而連日來,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也發現,幼小銜接問題困擾著大多數家長。
對此張小永表示,幼小銜接的目標是適應小學,是與小學銜接,而不是直接跨入小學,使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在孩子該玩的階段讓他學習,這樣就打亂了他們的認知規律。讓幼兒園孩子做小學生的事情,就會使孩子獲得一種無能感,對學習產生挫敗感、無能感,導致他們厭學。
然而,很多家長因為害怕輸在“起跑線”而被迫讓幼兒接受小學知識。對此張小永表示,我省今年已經出臺了《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工作的通知》,隨著這項工作的推進,家長的后顧之憂一定會解除。
此外,王延安建議,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內容也應該加以引導和規范,讓他們也做行為的銜接,而不是知識的銜接。
任澤煥表示,大家的建議非常好,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大小學一年級“零起點”教育落實的力度,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幼兒的成長和認知規律。此外,市教育局將進一步加大對幼小銜接、培訓機構的管理力度,對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行為堅決整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本次“商量”過程中,參與的市政協委員、專家和市民代表不僅僅是表態,而是通過體驗式調研訪談幼兒家長,在“好入園”“入好園”和“家園共育”三個方面不斷增進共識,把相關意見建議直接帶到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面前。整個過程公開透明,有關媒體全程參與,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