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jmgwo"><ins id="jmgwo"><u id="jmgwo"></u></ins></samp>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2.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3. <tbody id="jmgwo"></tbody>

        <samp id="jmgwo"></samp>
        盱眙教育網

        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前沿問題

        2018-12-25 22:11:22
        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前沿問題

        ——教育科技創新平臺聯席會議及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展覽在京舉行

        本網記者 李釗

        12月8日,由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發起的第一次“教育科技創新平臺聯席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及省、市政府批準建設的10余個教育科技創新平臺的主要負責人及代表共20余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旨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強協同創新、推進科教融合,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服務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會議研討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對教育現代化的影響、新時代科技創新平臺的使命和責任、如何協同創新以服務于教育信息化2.0等議題。各平臺分享了成果和經驗,討論了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對發展方向形成了共識,討論并發起了《“加強教育科技創新平臺協同創新、推進科教融合”的倡議》。

        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教授指出,教育是復雜系統,需要政府、高校、企業、家庭等的共同努力;教育是國之大計,關乎每一個學生的未來,教育工作者要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戮力同心,推動教育的發展和變革。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政策局局長鄭永和在題為《基于信息科學技術的教育創新與發展》的報告中介紹了自然科學基金在教育技術領域的資助情況,建議教育科技創新平臺更好地把自然科學研究范式應用于教育領域,促進科教融合。

        來自上海數字化教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慧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互聯網教育數據學習分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化學習技術集成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化學習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教育科技創新平臺的專家介紹了各自的發展現狀、研發方向、經驗成果和面臨的主要困難。與會專家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科教融合,探索產業與教育科研協同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多學科交叉、與企業開展合作等或將成為解決人才和成果轉化難題的途徑。

        在隨后舉行的“教育科技創新平臺與企業產學研對接圓桌會議”中,與會專家介紹了各平臺的項目與教育創新成果,相關企業代表介紹了各自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雙方就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方向、機制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希望通過進一步交流和合作,探索共同服務教育信息化2.0和教育現代化的道路。

        會議同期還舉行了“產學研協同創新成果展覽”。作為“2018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匯聚各教育科技創新平臺的成果,集中呈現相關領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應用案例等。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