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澳門同濟慈善會主辦的“全國地方教育制度創新論壇暨第六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羅湖教改”獲評優勝獎(第一名)。

據了解,為推動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的發展,自2008年起,21世紀教育研究院聯合社會多方機構共同發起“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評選活動,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期望用改革的實踐促進改革,促進中國的教育現代化。
從103個案例中脫穎而出
第六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評選活動共征集到103個案例,經過初選、初評、實地調研和研討、終評等多個環節,評選出入圍案例30個。最終,有17個案例分別獲得“持續創新獎”“優勝獎”和“優秀獎”。其中,羅湖區教育局的“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實踐獲評“第六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優勝獎”(第一名)。
羅湖區副區長宋強代表羅湖上臺領獎并發表感言。宋強表示,羅湖是深圳改革創新的一片熱土,羅湖教育在羅湖教育局局長王水發的主持下,高瞻遠矚制定頂層設計,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發展新素質教育,打造“精品教育”。未來,“羅湖教改”將持續系統深入下去,力爭做到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
去年6月,由王水發執筆起草的《深圳市羅湖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018- 2020)》正式發布,這是全國首個區級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案。該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務是圍繞教育的五個供給側,聚焦資源配置、隊伍建設、體制機制、育人模式和家庭教育改革,確定改革目標,厘清改革任務,解決現實問題,推動教育發展。王水發希望將“羅湖教改”打造成為繼舊改、醫改、棚改之后的羅湖改革新名片,打造具有羅湖特色的“精品教育”,把羅湖建設成為精致、精品、精彩城區和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先鋒城區。
打造新素質教育“羅湖樣板”
主辦方表示,從“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是教育現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亟待開展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中心的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教育供給質量,促進教育轉型,從根本上轉變教育發展和教育治理的范式方式。當前深化教育領域改革的攻堅戰,就是要有效推進教育治理的現代化,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職能邊界清晰、多元主體“共治”的格局,使政府、學校和社會邊界清晰、獨立運作、溝通協商、相互支持,構建新型的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服務于破解新時代的主要教育矛盾,更大程度給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松綁”,最終推進和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主辦方評價稱,《羅湖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018-2020)》聚焦資源配置、隊伍建設、體制機制、育人模式和家庭教育改革五個供給側,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新素質教育”實踐體系,以資源配置改革為保障、隊伍建設改革為關鍵、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育人模式改革為核心、家庭教育改革為基礎,通過學生、教師、學校和校長、政府各部門以及家長的評價和“教改”滿意度調查,實現具有深圳特色、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精品教育”。《方案》為全方位供給側改革推動區域教育發展,打造新素質教育“羅湖樣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施效果
羅湖“教改”在多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自實施以來,“羅湖教改”在保障學位供給、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發展素質教育、提升教育質量、提升辦學水平、加強國際理解教育與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首先,羅湖區在全市率先編制學校和幼兒園建設專項規劃、提出“上天入地”校園建設思路,全面推進“大代建制”,增加學位供給。2016年9月以來,開工建設的新改擴建學校9所,其中7所將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2所將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新增公辦學位4940個;開展前期工作的新改擴建學校、上天入地學校26所,預計新增公辦學位10740個。2017年,所有符合深圳市就讀條件的適齡兒童都安排到了公辦學校,100%實現“有學上”。
其次,創新校長、教師培訓培養方式,舉辦了43期“校(園)長每周一小時學習會”,41期“羅湖教師發展論壇”,創新學習方式,堅持“參與式培訓”,提升校(園)長管理能力和課程領導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羅湖校(園)長每周一小時學習會”被評為南都第三屆教育改革創新大獎———深圳市“年度最受歡迎教育實事”。
第三,羅湖學前教育率先推出新型公辦園改革,形成“羅湖經驗”,在全市推廣。大力開展普惠園創建,在全市率先完成普惠性幼兒園占比80%目標。組建3個幼教集團和7個幼教聯盟,覆蓋100%幼兒園。
第四,充分發揮區內名校和名校長品牌效應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采取“名校+”“名校長+”模式,掛牌成立6個中小學教育集團,整體提升了羅湖教育的質量,成倍增加優質學位供給。
第五,扎實推進“大閱讀、大藝術、大體育、大創客”等“四大行動”,發展素質教育。比如,羅湖區是深圳市唯一入選“第二批廣東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推廣試點區”,男足、網球、男籃、羽毛球、帆板、定向越野和啦啦操等項目百花齊放。校園足球榮獲“一帶一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U 8、U 10和U 14冠軍、北京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冠軍。
第六,全面落實“課堂革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主線、以學情為依據、以習得為重點、以思維發展為目的的基本教學思想和“先學后教”基本教學原則,開展生本、學本、習本等多種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推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與實踐“基于問題解決”視導工作,推動教與學方式轉變,提高教學質量。
第七,成功舉辦了中國(羅湖)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現代化高峰論壇暨第二屆全球未來教育大會。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姊妹學校行動計劃倡議書》,締結了8對姊妹學校,8所教育國際化實驗學校授牌。700余位國內外同仁參會,34位中外專家作主題發言。圍繞現代化與教育改革、現代化與國際視野、現代化與未來教育、現代化與課程創新等主題開展討論,共繪未來教育新藍圖。受到50多家媒體高度關注,通過新華網觀看視頻直播人數達10萬人以上,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總觀看量達30萬人以上。
統籌:郭銳川 文:郭銳川 徐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