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jmgwo"><ins id="jmgwo"><u id="jmgwo"></u></ins></samp>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2.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3. <tbody id="jmgwo"></tbody>

        <samp id="jmgwo"></samp>
        盱眙教育網

        實施學校環境教育 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2018-12-14 19:39:36
        中國江蘇網訊 當前,黨和國家對生態環境愈加重視,讓我們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也對我們提出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明確要求。環境教育,尤其是學校環境教育,是持續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和根本保障。

        將環境教育切實融入各科教學

        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環境教育,是很多國家的常見做法。在我國,小學思品、小學科學、中學地理、中學生物、中學化學等課程中已列入環境教育目標,相應教材也編寫了環境教育的內容。此外,中小學語文和數學等課程的教材中也含有一些環境教育內容。這些課程的教學,取得了一定的環境教育效果。我們一方面要繼續在這些課程中進行環境教育,另外還要在其他課程中融入環境教育,使所有課程形成合力、全面實施環境教育。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當地的小學、中學課程都在課程標準中將環境教育列為注意事項之一。不僅如此,為了指導各科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安大略省先后編制了2009版和2017版幼兒園與1-8年級、9-12年級的《環境教育——預期的范圍和序列》資源指南,指南結合每門課程標準中的有關條目,詳細闡述如何實施環境教育。

        全面推行并完善“綠色學校”建設

        旨在保護環境的學校環境管理,必將使長期身處其中的學生受到持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建設“綠色學校”是國際通行的學校環境管理典范。

        《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1996年~2010年)》提出創建“綠色學校”,《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11年~2015年)》提出“探索‘環境友好型學校’實施規范和指導標準”。在行動綱要的指引下,全國陸續創建了很多“綠色學校”和“環境友好型學校”。然而,由于一些省、市仍在使用多年前制定的“綠色學校”評定標準,有些標準現在看來過于籠統或不夠全面。在諸多“綠色學校”的評定標準中,一般都把校園綠化、校園布局合理、校園環境衛生、垃圾分類處理、節約水電列為校園環境建設、整治的標準,但普遍缺少充分使用校舍、減少垃圾數量、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餐具與辦公用品、水電煤的能耗監測與節能降耗等評定標準。如果一所學校的食堂僅被用于學生的午餐,經常使用一次性杯子或一次性辦公用品等,沒有正反打印和復印的文件,垃圾數量多,不對能耗進行實時監測,那就很難稱其為真正的“綠色學校”。因為,減少垃圾、重復使用、循環利用是環境保護的三大根本舉措,理應成為“綠色學校”的評定標準。

        開展實踐性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組織開展的課外環境教育活動都以認知類和宣傳類居多,前者如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后者有藝術表演、上街宣傳等,實踐性、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偏少。

        綜合國內外課外環境教育活動實踐經驗,學校可以開展下列活動:調查自己家庭、學校、社區生活中的用水、用電、食物、衣物、物品、垃圾等情況,充分了解人類對環境的依賴、人類與環境的相互影響,進而逐漸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參與維護和改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區環境,培養對環境的責任感、形成保護環境的能力與技能,并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利用動物園、植物園、公園等社會環境教育資源和設施開展相應環境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直觀地理解生態平衡及其重要意義;參與所在地的環境保護項目,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環保的價值感與成就感,進一步鞏固環境知識與技能;根據“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特殊日子的相應主題開展活動,了解世界和中國的環境價值觀,認識當前的環境問題與環保重點;針對特殊的環境事件開展活動,如非法排污事件、有害物質泄漏事件,使學生深入理解每個人應該承擔的環境責任。

        培養、培訓環境教育教師

        學校環境教育能否順利實施、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關鍵在教師。環境教育教師需要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持續貫通地進行。職前培養的目的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是幫助師范生形成積極的環境態度、掌握系統的環境知識、踐行對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二是使他們掌握實施環境教育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為此,教師教育機構除了采用環境教育課程、學校環境管理、校園文化建設、其他課程滲透、專題講座等方式外,還可以成立環境社團或環境協會等,為學生增加環境保護實踐和環境教育實踐的機會。如南通大學“綠色方舟”環保社團,成立以來開展了很多內容全面、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切實提高了社團成員的環境素養與環境教育能力,也為全校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環境學習資源。

        環境教育教師的在職培訓內容不能只限于環境與環境教育的知識,更要重視基于任教學科、環境現狀和學生特點的環境教育能力與技能。近年來,環境教育師資培訓陸續舉行,但能夠參與培訓的教師不多,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如果能對所有在職教師進行環境教育的系統培訓,那么全體教師既能作為環境保護的踐行者直接引領并影響學生,又足以勝任系統的學校環境教育重任。唯有如此,每個教師才能真正將環境教育融入所教學科、共同參與建設“綠色學校”、有效開展各項環境教育活動,理想的學校環境教育效果指日可待。 趙衛菊

        (作者系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