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jmgwo"><ins id="jmgwo"><u id="jmgwo"></u></ins></samp>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2. <progress id="jmgwo"><bdo id="jmgwo"></bdo></progress>
      3. <tbody id="jmgwo"></tbody>

        <samp id="jmgwo"></samp>
        盱眙教育網

        溫州有位初中教師社政課上出新意

        2018-12-04 19:36:06
        “世界上最帥生命的逆行,帥在精神品格,雖然我們不能像消防員一樣火場救人,但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每周一,在溫州濱海學校社政課教師楊林巧的課堂上,學生們都會上交他們一周的新聞記錄本。翻開記錄本,大部分內容是學生記錄的各類時政新聞,以及他們對新聞的理解和感悟。

        為何利用這樣的載體,楊林巧說是源自對學生的觀察。現在的“00后”思想很活躍開放,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課余時間,常常能看到學生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討論熱點新聞,有時還會因為觀點不一致而爭得面紅耳赤。“我就想能不能借助孩子們喜愛的時事分享活動,鍛煉學生的思辨力、表達力和信息搜集、梳理能力,以此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和道德觀。”

        經過籌備,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播報會拉開帷幕。學生們爭相上臺發言,情緒高漲,這讓楊林巧驚喜不已。自此,她就把“新聞播報”納入了道德與法治課的正式環節,每節課課前花5分鐘時間,2分鐘用來播報新聞簡訊,2分鐘給學生分享交流評論,最后1分鐘由教師做補充和引導。學期末,全體學生還會投票選出十佳評論和兩位新聞達人,并予以表彰。

        很快,就有學生反映,想分享的新聞太多,想發表的觀點也太多,5分鐘不夠用。于是,楊林巧就順勢向全體學生布置了一項特別的作業——記錄新聞。每個學生每天收集一則新聞,撰寫摘要并標明事件主題、時間,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同時,每周還要選擇其中一則,結合課本知識寫評論。在一次次對“窗外事”的思考、評論與分享中,學生養成了理性思考能力,豐富了家國情懷,提升了人文素養。

        為進一步提高新聞記錄本的利用率和傳播率,楊林巧還在教室里布置了新聞廣角,分為國際、國內等板塊,學生收集的精品要聞都能第一時間在那里讀到。如今,新聞廣角又添了新聞評論星欄目,學生們的精彩評論也會每周更新共享。

        隨著學習深入,現在不少學生已養成關注新聞、辯證思考、樂于表達的好習慣,具備了一定的時政素養,他們開始躍躍欲試,期待著“實戰演練”——對當下的民生與社會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楊林巧又趁熱打鐵,指導學生撰寫建議書,并發送到市長郵箱。

        社政學科的學習從來不是空中樓閣,需要腳踏實地和日積月累。楊林巧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引導學生梳理好有價值的時事要聞,以學科記錄本為抓手,融合新聞記錄本,集錯題集和知識構圖于一體,聚焦核心素養的培養。

        XuYiedu.cn聲明:此消息系轉載網絡,XuYiedu.cn(盱眙教育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不代表XuYiedu.cn立場。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